〖A〗、新冠病毒的病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症状和体征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疾病早期: 潜伏期:通常为1至14天,最常见的是3至7天。 症状:以发热、干咳和乏力为主,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或嗅觉、味觉减退。 影像学检查:可能发现肺部出现小斑片影和间质性改变。
〖B〗、新冠阶段四个阶段区别:第一阶段:疫情初期与防控启动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指疫情刚刚爆发,病例数量开始上升,同时各地开始启动防控措施的阶段。疫情主要发生在武汉,且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第二阶段:局部社区暴发与防控强化阶段 随着疫情的发展,病例数量逐渐增多,社区成为防控的重点。
〖C〗、第三阶段:逐步放松期 随着病情在某些地区得到控制,一些国家开始逐步放松限制措施。虽然每个国家的规定不同,但大多数国家开始开放企业和学校,恢复经济运转和教育。人们需要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例如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以及经常洗手等。
长期症状(长新冠)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八分之一感染者出现长期症状:《柳叶刀》研究显示,15%的新冠感染者在康复后仍存在疲劳、呼吸困难、认知障碍等长期症状(长新冠),且4/5的长新冠患者难以进行日常活动。
研究发现,与未接种疫苗的病例相比,接种疫苗的患者出现呼吸问题的风险较低,呼吸问题是新冠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不同人群的症状差异:男女出现Long Covid症状的机率差不多。儿童在感染六个月内出现的健康问题比成年人少。
您提到的您妻子认为新冠后的全身乏力和嗜睡与之前的类似症状有所不同,这确实是有可能的。新冠后遗症的症状可能与既往的疲劳和嗜睡有所不同,因为它们是在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的,并且可能伴随着其他与新冠相关的症状。此外,新冠后遗症的持续时间也可能更长,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也可能更为显著。
新冠后遗症的普遍性不容忽视。大量研究表明,即使在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复后,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出现持续的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疲劳、呼吸困难、咳嗽、肌肉疼痛、味觉或嗅觉丧失等。这些症状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长期新冠症状的普遍性 疲劳与认知障碍:部分康复者长期存在“脑雾”(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体力下降问题。 多系统影响:研究显示病毒可能影响心血管、呼吸系统甚至消化功能,但具体机制仍在研究中。
重症新冠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九条:存在病原菌侵入的表现:如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且这些症状持续加重。多脏器损伤的表现:如心脏、肝脏、肾脏等功能受损,出现低血压休克、急性肾损伤等症状。呼吸衰竭的表现:如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等,需要辅助通气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分型主要包括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具体如下:轻型:临床症状轻微,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常见症状包括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影像学检查通常无肺炎表现,表明肺部未发生显著病理改变。
新冠重症诊断标准有出现呼吸衰竭、有休克的症状、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并发症。重型肺炎的病情非常严重,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危及生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甚至使用体外膜肺。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准,须符合下列任何一条:呼吸窘迫,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小于93%。动脉血氧分压除以吸氧浓度小于等于300。满足以上三条中的任何一条,即可确认为重症。哪些人群感染新冠后容易发展成重症 年龄大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如果是重型患者,一般在发病5-7天后出现严重症状,一般会在9天到12天左右发展成重症,每个人抵抗力不同,所以时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不能十分确定判断。
轻症表现 流鼻水、打喷嚏喉咙痛/痒、干咳、声音哑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疲惫食欲不振、恶心、拉肚子发烧(尤其是年长者需注意摄取水量不足导致脱水,表现为口干舌燥、少尿、晕眩)轻症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通常表现出上述症状,这些症状相对较轻,一般不会对生命构成威胁。
呼吸窘迫:正常成人呼吸频率12-20次/分,当发生重症时呼吸频率可超过30次/分。儿童呼吸频率本身较成人快,对于小于2月龄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2-12月龄婴儿呼吸频率≥50次/分、1-5岁儿童呼吸频率≥50次/分时提示患儿病情较重。
轻症/无症状患者:以隔离观察为主,通过药物缓解症状,避免医疗资源挤兑。重症/高风险患者:仍需住院治疗,包括吸氧、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等综合措施。动态评估:根据患者症状、基础疾病、年龄等因素调整治疗方案。
轻症是重症的早期和轻度情况,但它并不是很小的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也是有可能发展成重疾的。所有重疾险产品都必保的3种轻症有恶性肿瘤—轻度、轻度急性心肌梗死和轻度脑中风后遗症。
从海外疫情数据看,确实是95%的人是轻症或者无症状患者,这个我之前也跟大家说过。年轻人感染新冠后,病情会恶化到如此严重程度,概率应该是不到万分之一的。陈某某同学之所以出现心源性猝死,应该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叠加导致。但万中无一的概率,放大到十几亿人里的时候,仍然还是会有不小的数字。
上文已经谈及,既然患者发生路倒,就意味着病情发展为重症情况。这种情况,治愈的可能性很小,就比如之前的两位“黑脸”武汉医生。如果翻看日本国内疫情数据图,便能看出些许端倪! 1月29日,日本首例新冠患者被确诊;2月22日,日本累计确诊病例122例;3月22日,日本累计确诊病例1091例;4月22日,日本累计确诊11543。
〖A〗、轻症:患者可能因病毒侵袭呼吸道,导致咽痛、咳嗽、乏力、间断发热等症状。针对这些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相应的药物来治疗。重症: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重症表现,需要及时入院治疗,采取吸氧疗法等医疗措施。
〖B〗、呼吸窘迫:正常成人呼吸频率12-20次/分,当发生重症时呼吸频率可超过30次/分。儿童呼吸频率本身较成人快,对于小于2月龄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2-12月龄婴儿呼吸频率≥50次/分、1-5岁儿童呼吸频率≥50次/分时提示患儿病情较重。
〖C〗、轻症:患者还可能因病毒侵袭呼吸道,导致咽痛和咳嗽。针对咽痛,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清咽滴丸、六神丸等药物来治疗。咳嗽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氨溴索片、盐酸溴己新片等药物来治疗。重症: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重症表现,需要及时入院治疗,采取吸氧疗法,主要经鼻导管和面罩给氧。
〖D〗、阳了一般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提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具体症状需要根据不同人群进行判断,可分为轻型患者、重症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也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反应差、呼吸急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后是否会有后遗症,需结合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式综合判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且病情较轻的患者,通常不会留下明显后遗症。这类患者因感染程度轻、治疗及时,身体各器官功能未受到严重损伤,恢复后基本能回归正常生活状态。
新型冠状病毒的后遗症存在个体差异,总体上以重症患者为主,轻症患者后遗症极少见。具体表现如下:轻症患者后遗症情况绝大多数轻症患者在治愈后,肺部结构与功能可完全恢复。临床研究显示,此类患者肺部影像学检查通常无异常,呼吸功能测试结果正常,且不会遗留肺组织疤痕或纤维化。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愈后可能产生的后遗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呼吸系统问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肺部损伤和纤维化,影响呼吸功能。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症状,部分患者症状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更久。肺纤维化会降低肺泡弹性,导致气体交换效率下降,长期可能影响生活质量。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